Advanced Science| 我室郑文辉教授团队揭示稻瘟病菌囊泡逆转运复合体retromer分选不同液泡蛋白酶精准调控巨自噬和微自噬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14:5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1日,我室郑文辉教授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Retromer Regulates Macro-and Micro-Autophagy via Distinct Vacuolar Proteases in the Rice Blast Fungus”(在稻瘟病菌中囊泡逆转运复合体通过不同的液泡蛋白酶调节巨自噬和微自噬)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retromer(囊泡逆转运复合体)通过分选两种不同的液泡蛋白酶(Prb1和Pep4)进而调控细胞内的巨自噬和微自噬,最终作用于稻瘟病菌的发育和侵染致病过程。

稻瘟病是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病害,其致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液泡接收来自内吞和自噬途径的物质,并将其降解,从而实现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而囊泡逆向转运复合体(retromer)则负责将特定货物从内体分拣至反式高尔基网络或质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液泡降解。然而,retromer在自噬底物降解过程中是否参与调控液泡蛋白水解系统仍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在稻瘟病菌中,retromer复合体通过确保液泡蛋白酶进入液泡腔来调控巨自噬和微自噬。作为retromer的核心亚基,MoVps35负责将丝氨酸蛋白酶MoPrb1从内体转运至液泡腔。缺失MoVPS35或其他retromer组分都会阻碍MoPrb1-GFP进入液泡腔。ΔMoprb1突变体表现出与retromer突变株类似的缺陷,包括自噬依赖的分生孢子形成及附着胞介导的侵染致病缺陷。此外,MoPrb1的关键催化残基(Asp192、His224和Ser390)发生突变时,自噬通量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MoVps35还可通过MoPrb1与另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MoPep4相互作用。缺失MoPEP4会导致微自噬(如过氧化物酶体自噬)的异常。总体而言,本研究揭示了稻瘟病菌retromer复合体通过介导多种液泡蛋白酶向液泡腔的定向转运,精确调控不同自噬底物的降解过程,该机制对稻瘟病菌的正常生长发育及侵染致病至关重要。

图1 稻瘟病菌中retromer复合体、MoPrb1和MoPep4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其关联的工作机制

我室郑文辉教授为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在读博士生张顶洋、青年教师胡杰雄以及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洪永河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师生,闽江学院王宗华教授以及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所Naweed Naqvi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22071;32272481;3230230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06015;2024J01371;2024J01323)以及福建省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基金(2024R1022003)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10068

打印责任编辑:陈婷